份,觉得是时候该拍一部犹太民族的史诗。娱乐片虽然能够赚钱,但终究只是一部电影,斯皮尔伯格这时,金钱已经不是能够困扰他的问题。
就算赔了,也没什么。
历史题材电影,如果用黑白胶片更能表现出其中凝滞而厚重的历史感觉。黄昏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连三个小时都被这种沉重的氛围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直到片尾出现彩色,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他才骇然发现,自己屁股下全是汗水。当时正值盛夏,黄昏却是遍体冰凉。这部电影的威力竟然强大至斯,的确是可悯可怖,可敬可畏。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辛格勒名单在票房上高歌猛进,一举夺得北美票房第一。并且获得当年奥斯卡五项大奖。可算是名利双收。
黄昏现在所需要做地是,剽窃老斯的创意。
既然他能拍一部犹太人苦难的史诗,我黄昏为什么不拍一部中国人苦难的史诗呢?
“故事开始在1937年,南京12月13日”黄昏说。
“我知道你要干什么。”路恭行说。
“我全额投资,先期预算十一个亿,后期需要追加多少就补充多少。”黄昏说:“我不为钱。”
“就算全赔了,也没什么。”黄昏看着路恭行“你替我写剧本。”这已经是命令的口气了。
“对不起,我收回我以前的话。你也是一个有理想有坚持的人,值得我敬佩。”路恭行站起身,向黄昏深深一鞠躬,端上一杯酒“我马上就写,一周出货。就算头发写掉了,手写断了也好。你可以拿那么多钱出来打水瓢,我也是一个男人。稿费我一分钱不收你地。”
“来来来,说说你的故事。”路恭行拖过椅子,和黄昏坐在一起。
“都在这里啦。”黄昏摸出一个移动硬盘,递过去。
“好,我走了。开工。”路恭行也不多说,起身就走。甚至忘记了买单。
写这个故事梗概时黄昏很是下了番心思。
他本来想照搬辛格勒名单的全部剧情。不过,考虑了再三,这样做有很大后患。首先,辛剧的故事场景是一个集中营。虽然,日本侵略中国时也建立过很多集中营,比如山西的矿山。但辛剧的故事内容是一个德国人救助本国犹太人的故事。如果整体移植剧情,黄昏不认为小鬼子有那种人性的觉悟。众所周知,来中国开矿山办企业的鬼子,那一个不抱着一个掠夺的心思。手上的血债只怕不比前线的军人少。
如果将那个老板换成中国人。中国人当汉奸,反而去救中国劳工,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一份历史文献触动了黄昏的灵感。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家德国水泥厂因为本国和日本是同盟国,日本军不能进入厂区。两个留守护厂的德国人大量收留难民,在大屠杀期间一共使两万多中国人免遭日本禽兽的毒手。
这段历史一直被时间的烟云所笼罩,近年才被人从厚厚的卷宗间挖掘出来。
辛格勒救了几万犹太人的命,被以色列尊称为义士,立碑树传,以供后人敬仰。
黄昏觉得是该为那个德国人立传的时候了。他们的名字是辛德贝格和卡尔。京特博士。
水泥厂的名字是江南水泥厂。
故事的两个主角换成中国人,美籍华人夫妻。水泥厂名字不变,还是叫江南水泥厂。因为二战初期,美国和日本还不是敌对国,双方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虽然日本的南进政策触动了西方国家的利益,美国和日本一战势在必行。但长期的保守主义让美国迟迟决定不下动手的日期,并且,美国资本家有一中恶劣的品质。不问善恶,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双方交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还在源源不断的供应日本战争物资。
因为这对夫妻是美国人的关系,水泥厂的美国星条旗让这里成为南京这座人间地狱中一块小小的绿洲。
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那对夫妻大量吸收难民进厂,以职员的名义保护起来。
与此同时,日本军队也开进工厂,名义上是保护友好国国民的财产,实际上是就地监视和管制。毕竟,水泥也是一种重要的战争物资。
为了保护苦难的同胞,那对夫妻不停生产水泥,并且以及其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日本军方,并且拿出自己全部财产向日本军队购买合格的劳力,以便救到更多的人,直到破产的那一天。到最后,小小的一个水泥长居然收容了两万多难民。
终于,大屠杀结束了。
南京血流成河。
水泥厂不出意外的倒闭了。
和辛格勒的名单上的最后一幕相同,男主角痛苦地看着外面满大街的尸体,看了看自己的汽车,说:“我本该用这车再去换几条人命地,我本来可以的。”
说完,那个男人不禁潸然泪下。
在他离开的时候,所有被他救助过和帮助过的人都默默地排成两行,目送着夫妻二人的离去。
“我写不好。”不一天,路恭行打电话过来。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