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tenghuxs.com

第1893章 现实问题(2 / 3)

社会制度和政体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而朝鲜的情况与当初的安南也有某些相似之处,都必须在军事方面依靠海汉的支持才能稳定住国内局势,同时也都怀着想要效仿海汉壮大国力的愿望,派出了年轻的权位继承人到海汉学习先进的治国经验。当然了,不管是郑柞还是李溰,他们能从海汉学到的东西,也仅仅都是海汉针对其国情和两国关系设计的有利于自身的一些施政措施,而并非海汉真正用在自己身上的治国手段。

毕竟海汉的这套政治制度太过于特殊,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而海汉很多相应的治国措施也都是据此来进行制定,其他国家一时半会也学不了。

执委会具体想将朝鲜往哪个方向上带,身在海外的游益汉也并不是太清楚胜利堡那边的打算,不过他知道只要按照以往的经验来接待李溰,当不会有什么大的失误。

至于李溰能从这套书里看出多少门道,那就不是游益汉需要担心的问题了,等到了三亚,多的是渠道对李溰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没有这个环节并不是特别重要。

李溰带着一肚子心思吃完了这顿饭,正待向游益汉请辞下午的安排,游益汉便主动说道:“世子下午还要继续看书吧?那不如回迎宾馆去,比在书坊坐着舒服,书让人送过去就行了。”

李溰见对方点破自己心思,便坦然应道:“我还是去书坊吧,那里似乎有很多有意思的书,能多翻几本也是好的。”

游益汉对于李溰的坚持也没有反对,便让人用马车再将李溰送去南海书坊。他原本的确是为李溰安排了更多的参观项目,但对方既然现在将兴趣放在了这套书上面,那他也乐得清闲,不用再陪着李溰到处转悠了。

李溰这到了南海书坊一坐又是一下午,终于是将《崛起南海》的第一册囫囵看了大半。这一册结尾的时候已经写到了海汉集结武装人员备战,准备跨海前往安南,协助安南朝廷平定南方叛乱。而这个时候距离海汉人抵达三亚,其实还不到一年时间。

李溰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海汉人竟然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组织起了一支能够渡海作战的武装部队,难怪后来能做到打遍南海无敌手;二是海汉早在近十年前就有了跨海向别国提供军事援助的经验,所以今年仓促出兵朝鲜还能轻车熟路地做好各种战前准备工作,似乎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当然除了军事方面的突出表现之外,海汉在这一时期的基建工程和对外贸易也都值得大书特书。胜利堡、田独河水电站、田独工业区、胜利港等等一系列的重要大型项目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一期工程。而海汉在这一时期同时向大明和安南派出了两支拓殖人马,一支前往大明广州建立贸易航线,另一支则是前往安南北部开辟了黑土港这个煤矿资源地。

与此同时海汉也从大明和安南两国大批引入移民,以满足自身高速发展的需要。这种快速增加人口的同时开分基地的操作,回看会觉得风险相当大,但海汉还是比较圆满地度过了这一段危险期,为后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这些内容对于李溰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当时的状况,因为他根本还没到过三亚,对于书中所提到的那些关键性的大型基建工程毫无概念,也就无法想像出海汉当时在多头并进去完成这些目标时面临的困难有多么巨大。而黑土港和广州这两处地方与三亚之间的航程距离,李溰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否则他所叹服的可能就不仅仅只是海汉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果了。

李溰合上书本,心中便在默默考虑一个问题——海汉早期发迹的这些措施手段,对自己的国家有哪些参考价值?

但以他的见识,还是很难理解海汉为何在立足之初就要搞这么多的大型工程。修港口、修堡垒,他能够理解,但什么水电站、工业区,他就对其功用全无概念了,也不知道海汉人修建这些设施的意义所在。而且当时海汉甚至连附近的县城都还没有占领下来,就急于在海外开分基地,这个举措也是让李溰摸不着头脑。

那么回到现实中来,朝鲜能效仿海汉的方式对外扩张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少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内还无法做到。朝鲜周围的几个国家,武力值都在其之上,无论哪一个都不是现在的朝鲜能招惹得起的。如果效仿海汉的方式,去日本或者大清国占块地建港开矿,那必然会招来战争。至于大明就更不用说了,李溰甚至都没有将其列入考虑的范围。

李溰只能将这种差距归结为“实力不够”,他认为海汉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保障,才能如此自信地跳过了原地猥琐发育的阶段,直接便在海外开始了表演。而这种独特的扩张方式为海汉赢得了大量移民劳动力和贸易渠道,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

但这么一想,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死胡同当中,海汉的措施都是建立在武力保障之上,要效仿这种快速发展方式就得先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海汉的军事实力似乎是与生俱来,没有人知道他们如何拥有那么多强大的武器和先进的战术,从他们出现在南海的那一刻就已经十分强大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